中子劑量率儀作為核輻射監(jiān)測的關鍵設備,其測量精度直接關系到輻射防護的有效性,因此校準工作至關重要??茖W的校準方法和合理的校準周期,是保障儀器可靠運行的核心環(huán)節(jié)。?
在校準方法方面,首先需準備符合標準的校準設備,包括標準中子源(如Am-Be源、Cf-252源等)、劑量率參考儀及環(huán)境控制裝置。校準前需對儀器進行預處理,確保其處于正常工作狀態(tài),同時檢查標準源的活度與證書是否一致,避免因源強偏差影響校準結果。?
校準過程分為幾個關鍵步驟:一是設定校準環(huán)境,控制溫度在(20±5)℃、相對濕度在(50±10)%,減少環(huán)境因素對測量的干擾;二是將被校儀器與參考儀放置在距標準源相同距離的位置,保證兩者處于同一輻射場中;三是逐步調節(jié)輻射場強度,在不同劑量率點(通常涵蓋儀器量程的20%、50%、80%)進行多次測量,記錄被校儀器與參考儀的示值;四是計算示值誤差,若誤差在儀器允許范圍內(一般不超過±10%),則判定校準合格,否則需進行調試后重新校準。?

關于校準周期,需結合儀器使用頻率、環(huán)境條件及法規(guī)要求綜合確定。正常情況下,日常使用的中子劑量率儀校準周期為1年;若儀器經歷劇烈振動、跌落或長期處于高溫、高濕等惡劣環(huán)境,應縮短校準周期至6個月;對于備用儀器,雖使用頻率低,但也需每2年進行一次校準,防止因長期存放導致性能漂移。此外,當儀器維修后或測量結果出現(xiàn)異常時,需及時進行校準,確保其測量準確性。?
嚴格遵循校準方法與周期要求,能有效保障中子劑量率儀的測量精度,為核設施運行、輻射科研等領域的輻射安全提供堅實保障。
